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播报
公职人员转让“集资房”想反悔 两级法院都“不答应”
作者:湾里法院罗松瑞、项春华  发布时间:2020-11-04 16:16:29 打印 字号: | |

“房价翻了一倍了啊,我那套房子转让了好亏啊”,身为公职人员的李某,其所在单位于2012年进行集资建房,李某觉得集资价3000余元跟市场价相差不大,就将该指标转让给同事胡某的朋友王某。该集资房分三期缴纳房款,王某通过胡某缴纳了第一、二期。2018年,该楼盘已上涨到7000元。“房子还没有与开发商签购房合同,我得想办法”,李某便私自去缴纳了第三期购房款。“房子指标本来就是我的,我现在也交了部分购房款,我和王某之间又没有合同,这回房子跑不了了”。王某和李某因该房产生纠纷诉至南昌市湾里区人民法院。

法庭上,李某拒不承认转让指标,王某则提供缴纳了自己的交款凭证、有王某签名的选房确认书、付款审批表、李某委托王某选房的委托书等证据,并且申请了中间人胡某出庭作证。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虽然未签订书面合同,但通过王某提供的证据及证人证言可以证实,双方存在口头的团购房资格转让协议,李某对于王某缴纳第一、第二期购房款及出具选房委托书也无法作出合理说明,遂判决确认房屋的实际购买人为王某。同时,法院在判决书上对于李某作为公职人员不诚实守信行为进行了批评。

李某不服判决上诉,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买房、买车等生活中重大事项,要尽量留好书面材料,不要给他人可乘之机,也给法官认定带来困难,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权益。


 
责任编辑:管理员

诉事速办联系电话:0791-86512368

立案咨询:0791-83769807 0791-83760956

投诉举报:0791-83762953

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83765802

联系地址: 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450号

邮政编码: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