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学习强国、南昌新闻网纷纷报道红谷滩区法院运用多元解纷方式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工作。
新华网
学习强国
南昌新闻网
南昌红谷滩区:
运用多元解纷方式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纠纷虽为诉讼标的较小的“小案件”,但却是关系居民生活品质、社会安全稳定的“大民生”,妥善预防化解物业纠纷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南昌红谷滩区人民法院注重运用多元解纷方式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将纠纷化解在社区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前11个月,红谷滩区人民法院红角洲法庭共受理物业纠纷1024件,调撤物业纠纷案件917件,调撤率89.55%;诉前化解成功782件。
建立联动联调机制
凝聚多元解纷合力
近年来,南昌红谷滩区建设日新月异,住宅小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该区现有物业小区265个,物业服务企业130家,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约16000人。
但家住A小区的陈先生对所在小区的物业公司颇为不满。他认为,对于邻居乱搭乱建的行为,物业公司不予制止或代为诉讼或联系有关部门拆除。对此,他拒缴物业管理费。
今年8月10日,红角洲法庭将“流动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庭审现场”搬进小区,联合诉前调解团队特邀调解员、省物业协会调解员一同走进近期涉诉较多的A社区,开展“巡回调解+巡回审判”工作。经过法官和调解员多次居中协调,耐心释法说理,当场成功化解纠纷5起,开庭审理案件1起。前来旁听的居民纷纷点赞:“这样近距离观摩调解过程和庭审现场,既帮助我们和物业公司沟通,督促物业公司整改,又学到了很多物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受益匪浅”。
像陈先生这样,因物业相关问题引起的纠纷不在少数。如何有效化解物业相关矛盾纠纷?红谷滩区高度重视物业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早在2021年4月,南昌红谷滩区人民法院将红角洲法庭转型打造为“物业法庭”,集中管辖辖区物业纠纷案件,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与红谷滩区住建、司法、街道社区等单位和省、市物业管理协会等行业组织对接沟通,凝聚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同时,积极探索“法院+协会”物业纠纷化解模式,引入省物业管理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力量,联合成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目前,已经吸收50名南昌市物业管理协会人员加入该院“1名团队长+8名调解员”专业化诉前调解团队。此外,做实“法院+人民调解”物业纠纷化解模式,在区矛调中心设置专门物业纠纷调解室,委派一名调解员常驻调解室,与区矛调中心人民调解员联动配合开展物业纠纷调解。
激活巡回审判机制
强化引领示范效果
“物业费的收费标准有点高。”“我的房子漏水,找物业物业说不归他们管怎么办?”“小区的公共收益上哪能看?”……
今年8月15日,红角洲法庭下沉到B小区“摆摊设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往来居民纷纷向法院干警反映当前小区物业的管理情况,法院干警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并当场与小区物业负责人沟通,为业主和物业公司连心搭桥,督促物业公司全面适当履行职责。通过此次普法调研活动,发放物业法律宣传手册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余次。
南昌红谷滩区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人民法庭贴近基层、熟悉民意的优势,探索完善“三个巡回”工作机制,做到送法上门、就地办案、实质化解。开展巡回普法。定期下沉到辖区各住宅小区“摆摊设点”,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剖析典型案例、发放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同时,主动向小区居民了解小区物业服务情况,摸排化解潜在的矛盾纠纷。开展巡回调解。根据各小区物业纠纷涉诉动态,联合人民调解员下沉涉诉率高的小区集中开展类案批案调解工作,组织涉诉物业企业和业主面对面沟通,现场达成调解方案,促成各方握手言和,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流动调解室”。开展巡回审判。注重发挥典型案件的引领示范效应,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组织开展“庭审进社区”活动,让群众在观摩庭审过程中感受法理、情理,发挥案件示范效应,以此为标杆带动化解其他潜在案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除此之外,积极普及调解优先的理念,告知诉前解纷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制发《物业纠纷诉前调解指引》,印发《先行调解告知书》,加大诉前调解力度,约70%的物业纠纷在诉前得以成功调解,有效化解了案件激增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