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喜报 | 红谷滩区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5-01-14 20:43:50 打印 字号: | |

红谷滩区法院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南昌市红谷滩区法院卫东法庭“高效推进金融纠纷预防化解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

本批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做法,严格贯彻《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细借款合同纠纷领域定分止争,为全国1万多个人民法庭提供学习和借鉴。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法院卫东法庭(南昌市第一金融法庭)作为全省首家金融案件集中管辖法庭,其受理的金融案件占全市金融案件的65%左右。卫东法庭着力“抓前端、治未病”,多点发力深化金融纠纷前端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纠纷调解率从5%提升至20%。2023年,卫东法庭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13854件,较2022年下降22.07%。2024年1月至7月,共受理6993件,同比下降21.36%,实现审判质效提升和诉讼案件下降的“增减并进”。

一 法银联动、前端防控,力促增量遏制

抓住金融机构“牛鼻子”,持续依法深化与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协调,凝聚“法银联动”合力。

 一是深挖问题根源。通过走访调研,了解金融机构内部考核和催收机制,以及纠纷存量、增量情况。2023年以来,共计走访调研金融机构50余次,召开联席会议8次,开展专题座谈12次,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案件高发的原因。

二是精准对症“开方”。对金融机构决策、管理、运营、合同文本、证据规范等方面,依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依规助力金融机构内部调解人员培训。

三是压实自我责任。针对信用卡等无抵押案件,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二号司法建议”精神,对发卡时全面评估、商业银行在起诉前需经过自我催收程序等方面发出司法建议,压实机构自行清收责任,从源头减少纠纷。

二 全程调解、优质服务,优化组合效能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实指导调解工作,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闭环。

一是借助社会调解力量。依托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平台和调解组织,形成提前介入、即时指导、调确衔接的调解程序。推动召开律师座谈会、人民调解座谈会,促进社会调解力量和司法调解相融合,丰富调解的形式。2023年以来,法院外调解力量共计调解案件700余件。

二是强化法院调解效果。聘请9名具有丰富金融案件审判经验的退休法官作为调解员,探索对有抵押财产的案件和愿意分期付款案件的调解前置。2023年以来,聘请的调解员共调解案件2200余件。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法官在开庭前、庭审后再次组织调解。

三是优化多元调解渠道。针对金融案件当事人遍及全国各地的情况,充分运用道律云在线网络调解平台、微信视频、“诉事速办”电话等方式,扩展“远程调解”渠道。对工作日不便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利用“周六法庭”工作机制,主动延伸可法服务,进行线下调解。2023年至今,线上调解和周六调解共844件。

三 精准分流、重点突出,确保提质增效

以案件审理促动隐性纠纷化解,以示范裁判引领社会风尚。对金融案件的审理采取“门诊式”速裁、“专家式”会诊相结合。

一是简案快审提速度。对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纳入“快审快办”范围,加快审理节奏,带动金融案件办理时间不到25天,相关做法被江西新闻联播报道。

二是繁案精审作示范。对P2P借款、融资租赁合同、委托理财纠纷等金融案件,认真梳理法律关系,找准利率保护上限,妥善认定金融机构适当性管理义务等,通过生效裁判示范,引导其他类案寻找合理途径化解,使得潜在案件未进入法院诉讼。

三是巡回审判促治理。在金融机构所在地进行专项巡回审判25场,并在巡回审判时发放金融审判报告、典型案例、宣传册等材料,统一裁判尺度,降低过高预期,通过审理一案、带动一片、治理一方。金融案件上诉率保持在2%以下。判决后,通过执前和解、督促履行等方式,减少金融案件申请执行,促进金融纠纷一次性解决,使得案件比从劣于合理区间提升到1:1.46。

责任编辑:管理员

诉事速办联系电话:0791-86512368

立案咨询:0791-83769807 0791-83760956

投诉举报:0791-83762953

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83765802

联系地址: 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450号

邮政编码:330004